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工业技术文化的生态审美之维(3)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何从人类的审美入手,改变主体至高无上的审美传统,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哲学领域从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使得人类中心主义受到广泛

如何从人类的审美入手,改变主体至高无上的审美传统,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哲学领域从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使得人类中心主义受到广泛怀疑。生态伦理学的建立,使人与自然这对关系受到了平等审视。环境美学的提出,使审美属性的重新阐释成为可能。生态批评和生态诗学的理念及其实践,使生态从自然审美的范畴进入到艺术诗学的疆域。在此基础上,生态美学适时而生。这一新兴美学主张呼应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它对与自然对立的机械自然观进行了批判,张扬了充满诗意和谐之美的生态整体观照。在生态美学研究者的视野中,“生态美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和谐的产物。它体现了主体的参与性和主体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它是由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而引发的一种生命的共感与欢歌。”[7]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石是生态存在论哲学。它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新兴美学观,是对工具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的产物。

3 工业技术文化的生态维度

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但工业技术本身没有原罪,工业技术不仅带来了产品的极大丰富,全面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它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样功不可没。在工具理性主导下,技术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生态问题的加剧,根源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类自身的技术观。

近现代以来工业技术的进步,从应用终端来考察,是一种机械化崇拜。与机械化崇拜伴生的对自然的认知,无疑是一种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指导下的工业技术,理所当然地使自然对象机械化。它切断了生态整体系统的有机联系,对自然也代之以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处理。在机械化崇拜思维中,自然世界的整构性、复杂性、神秘感不复存在。工业技术极大进步,生态环境极大破坏,也就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从工业技术进步的驱动后台来考察,则是实验室崇拜。科学实验体系体现的建立,推动了科学进步,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技术产品。显然,自然科学实验中的“自然”和人类置身的大自然并不能划上等号。因为,它“并非完全忠实于自然,本然地对待自然,直接追随可辩识的自然世界规律,而是对自然进行了机械处理和干涉建构。”[8]也就是说,人们习见中的科学规律并非自然规律,而是模拟的、人化的“自然”的规律。这一规律催生的技术产品,当它成为大地化、代码化、工具化的存在,与真正的自然格格不入是不言而喻的,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地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甚至戕害也就再所难免。

综上所述,并非工业技术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危机,人类非生态性的和自然观和技术观才是罪魅祸首。从美学角度考量,工业技术文化中自然的祛魅,并排技术性因素使然,而是缺乏生态整体关怀的审美观所致。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生态破坏,实现人类的诗意栖居,并非是要去追究技术之“恶”,而是要反思人性之“恶”。只有在技术创新的全程植入生态整体主义的理念,使非自然性的工业技术向自然性回归,技术审美文化才不致于成为一种脱离身体、灵肉、大地的美学异类,回到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生态审美世界中来,回到人类自身的感官存在中来,为生态文明时代确立新的美学标准。

路径之一:恢复自然对技术的终审裁决权。在前工业时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总体是协调的、平衡的、互动的、沟通的。这固然与人类认知能力相对滞后相关,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朴素生态意识对今天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有着重要启迪。农业技术是最具大地根性的人类技术文化。在生态危机恶化的今天来观照传统农作技术,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以前被视为落后守旧的某些传统生计,竟然颇具生态智慧。比如至今仍在贵州侗族地区流传的“稻鱼鸭共生模式”,因充分体现了物种和谐共存和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近年受到了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广泛关注。显然,在充分关切生态整一性的传统生计中,自然才是技术“合法化”的最终仲裁者。工业技术撕裂了人类及其生计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作为理性主体的人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生产,和自然就更为疏离。在后工业时代,科学研究应当回归自然本位。自然世界的整构性应当受到科学研究的高度关注,而不是仅仅从经验和归纳中推导自然规律。同时,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也应当受到重视,要告别割裂、切片、单一性的研究模式。技术产品的生产,同样应当回归自然本位,纳入生态文明范畴。技术产品应当告别人类中心主义思维,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亦要满足自然生态承载的需要。归根结底一句话,自然性要成为工业技术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系。当自然环境发生改变时,技术文化应当主动自我调适作出修正。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qikandaodu/2021/0412/1160.html

上一篇:湖北省宜昌与黄陂两地健康管理试点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工业技术与现代审美文化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