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机器人产业发展谈我国工业技术创新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什么我从机器人产业来讲?我工作留校很大的热情,就是受中国要搞863 计划,要做机器人,我第一项工作就选择做机器人,所以今天我觉得这个题目讲起来对我更有意思。我讲三个方

为什么我从机器人产业来讲?我工作留校很大的热情,就是受中国要搞863 计划,要做机器人,我第一项工作就选择做机器人,所以今天我觉得这个题目讲起来对我更有意思。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机器人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大家都知道,美国是机器人产业原创者,欧洲主要是以欧盟、德国、日本这些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很好。中国86 年就开始做的,其实时间不短,2025 加大力度,现在什么样,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美国就不详细说了,这是他的第一台机器人,他的智能应用的网络技术已经在机器人领域充分应用了。欧洲主要是KUKA机器人,他的机器人技术非常的完善和成熟,我们中国汽车领域几乎是KUKA,他的自动化技术还有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做的非常完备。日本机器人拥有量最多,技术非常成熟。

我今天不想讲这些东西,因为美国、欧洲、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机器人技术成熟国,特别是德国的KUKA、瑞典的ABB、日本的安穿、发那科这四大巨头在世界上占有巨大的市场。

近几年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等新技术给机器人带来了新的天地,现在AI 智能是我们搞工业技术的一个核心目标。我们国家在做机器人还是从86 年开始的,在2025 年巨力推动下开创了新的一代研究。我们看产业,现在机器人产业已经布局到全国各地,光产业园区就有40 多个。现在企业有3800家,这是到16 年的数据。长三角有1393 家,包括到辽宁、渤海湾板块有784 家,珠三角747 家,这些发达地区机器人产业是遍布各地的。

二是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中国的机器人的发源地应该是在我们东北,蔡鹤皋院士是我们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863 一开始成立的时候,蔡老师率先搞机器人技术。最近我在与机器人创新中心也跟哈工大一起来做这个工作,哈工大机器人一共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搞工业机器人,然后做服务机器人,现在我们重点放在了航空航天的特种含量的极端作业机器人。

哈工大有很多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主要服务于载人航天,探月工人、在轨维护、航天开发。载人航天主要太空内外做机器人,第一个机器人就是我们哈工大刘教授率先搞起来的,包括天空二号的舱内机器人,这两个机器人都是我们国家空间操作操控首例,这是我的科技组搞的,一个是月球车,还有嫦娥三的工程,还有嫦娥五的工程将来都是采样,还有火星机器人等等,这是落、回以及正要上天的火星车。还有我们为国防做的神光三,还有最近搞的电石出炉机器人,还有水下焊接和环境操作等等。

三是工业技术创新问题探讨。第一是基础研究与底层技术。我当时毕业就想在这个领域做出点成就,现在来看机器人领域压力很大,主要的基础技术很薄弱,我们国内如果说做一个机器人都不难,做好一个机器人都能做到,主要用国产件,只要用国外器件就会超费用。机器人主要的技术电机、工艺、材料、系统软件,中国没有机器人的系统软件。真正自己独立的体系,由于这么多年基础投入薄弱,所以有问题。一是我们国家工业基础不行,不是一个研究所和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二是应用,即使中国人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用,但是推广和应用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个能不能在我们做的比较好的时候,政府应该在一些领域中推广和应用起来。这里要有政府补贴,如果要像安徽做的,每做一年政府是给补贴的,这样才能壮大才能成长,才有能力发展起来。现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大家目标不一样,学校的问题学生要写论文要毕业,所以企业和大学合作也有这方面的顾虑。企业自身的能力又不够,所以这个融合怎么来做。怎么样能有一个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这样一个机制。因为我们在基层这些东西思考不清楚,到国外看就是在大学里建研发机构,大家各算各的账。

关于创新方面,我们在基础领域不要提弯道超车的概念,现在是基础薄弱。比如说本科不好,硕士不好,到博士期间就能做的很好这是很难的。我们做好每一步就能“超车”,所以我们认为这些概念讲起来都不以为然,不存在有好的基础就能“超车”就能领跑,不太现实的。我们在基础领域做了30 多年,我们想超车都是不可能的。现在我的学生在努力收购德国的KUKA,其实机器人是一个系统不是简单的器件的组合。过去以为国外的机器人就是这样一个体系,不是的。软件是非常强大的,可以各种各样的应用,各行各业适应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还是要打好基础。华为的案例是做了很多备胎,我不知道他们备胎的体系是什么,我昨天在南京开创新大会,软件的老板意思是说系统应该开放,如果不开放自己做一半还是个死系统,备胎要有,但是还是要开放,还要吸取世界各地的技术成果,开放发展,这是一个问题。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qikandaodu/2021/0710/1267.html

上一篇: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
下一篇:改革开放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回顾与展望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