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业与工业耦合协调度评价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物流业在这40 年里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前行,消费与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最大动力,物流业

引言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物流业在这40 年里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前行,消费与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最大动力,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物流业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级政府持续加大支持物流业的政策与降本增效力度,促进了社会物流效率稳步提升。从目前看来,我国工业物流费用占了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大头,也是物流业要降费增效的重点。丰富的要素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加上系统的改革路径,为我国工业发展增加了较大的韧性,保障了工业的稳定运行。但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要素制约强化、系统性风险增强等复杂环境,我国工业增长动能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程度提升等问题更加明显,也使得解决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变得更加急迫。

一、文献回顾

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经济是城市物流存在的条件。其旨在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物资流动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控制,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物流公害,减少物流负面效应,达到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1]。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不断研究城市物流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赵莉琴、郭跃显从基础设施层、相关主体层和服务保障层三大类指标入手,最终将其分为32 个三级指标,以此对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2]。金芳芳等人从城市物流竞争力和竞争潜力两方面建立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16 城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在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能找到的文献有限,所以建立的体系也不够全面。但是由于城市物流属于区域物流的范畴,因此在建立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王圣云、沈玉芳选取了区域物流区位、环境、区域物流硬环境、区域物流软环境和区域物流运行四大类要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竞争态势[4]。高秀丽等人从区域物流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维度入手构建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5]。李旭宏等人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消费和流通、交通运输、人力资源、信息发展水平和政策与环境六个指标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从而分析区域物流发展[6]。马光霞采用突变级数法评价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7]。

对于工业体系的评价,前人已有许多的探索,形成了各种全面且层次丰富的评价体系。魏后凯和吴利学从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五个方面构建工业竞争力指标体系[8]。张樱馨和廖信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分别从工业投入水平、工业产出水平和工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构建工业化指标体系[9]。龚奇峰、彭炜和于英川运用改进后的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的ICOP 方法对上海地区的工业竞争力进行评价[10]。王涛和石丹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2004—2015 年间我国各区域工业竞争力情况进行横向静态比较和纵向动态变化分析[11]。王杰等人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出地区工业竞争力数值[12]。

二、背景及发展现状

2019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98.0 万亿元。中国已然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大国。不论是对国民经济贡献、工业化水平提高、相关行业影响程度等,还是节能减排及产业结构调整等角度来看,物流行业都举足轻重。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物流业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是关键时期物流业取得突破发展的重要催化剂。2019 年物流相关政策近60 条,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高度支持。

改革开放40 年间,中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得不说,这40 年中国工业的增长轨迹堪称直线向上。当然,尽管中国工业的发展有着跳跃式的前进,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处在一个由大转强的艰难时刻。只有把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才能找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业,工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工业是现代金融的主脉,工业是人力资源的主场。近年来,我国的三产比重不断提高,但如果过于强调三产,而忽视二产的转型提升,那么三产也就没有了服务的对象和来源。放眼全球,各国都开始重新重视工业。比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qikandaodu/2021/0329/1140.html

上一篇:波司登登峰造极
下一篇: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在工业制造的应用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