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业与工业耦合协调度评价(4)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与工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将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到的权重代入功效函数,计算出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与工业发展水平两个评价体

四、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与工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将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到的权重代入功效函数,计算出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与工业发展水平两个评价体系的功效值,并累加得到u1和u2。接着将u1和u2代入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分别计算得到C 和D 的值,得到2016 年长三角地区16 个城市物流业与工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状况,如表3 所示。

(一)区域物流业与工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由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结果可得,2016 年长三角地区16 个城市物流业和工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从物流业的角度看,发展最好的6 个城市为上海、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而最差的6 个城市为台州、泰州、绍兴、嘉兴、湖州和舟山。从工业的角度看,发展最好的6 个城市为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无锡和常州,而最差的6 个城市为泰州、湖州、镇江、扬州、台州和舟山。由此可见,在这16 个城市中,物流业和工业发展水平并不一致。

(二)区域物流业与工业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评价

在表3 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这16 个城市在物流业与工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上海市属于极度耦合协调类,说明在上海地区物流业和工业有着非常好的协调发展关系。苏州市属于中级耦合协调类,无锡、南京和常州属于初级耦合协调类的城市,宁波、杭州、南通和扬州属于调和协调类,镇江、绍兴、泰州、嘉兴、台州和湖州市属于勉强调和协调类,舟山市属于轻度不协调类。根据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和工业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将耦合协调度类别分为两种类型:u1>u2,工业滞后型;u2>u1,物流业滞后型。从这16 个城市的物流业和工业评价分数来看,上海、苏州、宁波、杭州、南通、绍兴、泰州、嘉兴和湖州这9 个城市都是物流滞后型,其余7 个城市物流业评价分数都是高于工业的,属于工业滞后型,说明这些城市工业发展是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圈,但是其内部还是存在区域差距的。在16 个城市中,物流业和工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最高的上海市,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而较低的绍兴、泰州、嘉兴、台州、湖州和舟山等6 市同样也是长三角地区发达程度较低的城市,因此,对这6 个城市应当加强政策扶持,这样才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针对以上问题,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发达地区应带动欠发达地区联动发展

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最发达的超级城市,应当肩负起带动长三角其他地区共同发展的责任,加强自身辐射作用。政府也应该加强其行政工作,比如,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启动了新一轮政府效能改革和政务服务提升工程,如上海市的“全网通办、全市通办、全域共享”,江苏省的“不见面审批”,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应加速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

虽然物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一些物流企业被动服务的理念仍较普遍,缺乏主动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服务意识;物流供给服务能力不强,市场主体“小、散、弱”仍较突出,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物流运作方式仍较粗放,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企业创新发展要求;物流服务仍集中在较低附加值领域,价格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等。因此,应当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以智慧物流为重点,加强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系统的应用[21],加速改造转型提档升级,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三)政府应出台政策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政府应当在减少由货运交通引起的消极外部性并同时在不损害私营活动的情况下提高城市物流系统的效率[22]。为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业不仅应当注重自身成长,还应当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物流业拉动别的产业的壮大。比如,近几年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两业联动也从过去的简单外包、业务合作,逐步向相互渗透、战略合作方面发展。尤其需关注的一点是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物流业应当与信息技术产业联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 孙久文.城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44-156.

[2] 赵莉琴,郭跃显.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78-81.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qikandaodu/2021/0329/1140.html

上一篇:波司登登峰造极
下一篇: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在工业制造的应用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