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观象山 | 王清宪:青岛愿与大家携手打造中国工业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冒风险,需要付出代价,但青岛愿意携手各位企业家在共担风险、共享机遇中笃定前行,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验场!” 8月13日,工业互联网研讨会暨

“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冒风险,需要付出代价,但青岛愿意携手各位企业家在共担风险、共享机遇中笃定前行,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验场!”

8月13日,工业互联网研讨会暨“双跨”平台链青岛活动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当与会嘉宾谈到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时,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作出上述表示。

不敢冒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在产业变革和疫情冲击双重作用下,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如果此时还观望犹豫,徘徊不前,那就将错过时间“窗口”,就会坐失良机。

青岛把工业互联网作为突破口,作为城市崛起的绝佳机遇,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就是把握趋势、就是顺应潮流、就是抢抓机遇。目前,青岛已经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上“领先半个身位”,只要奋力奔跑,久久为功,一定可以杀出一条血路,助力城市开创全新的未来。

“发展工业互联网不只是青岛的事,不只是山东的事,而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事。青岛愿意做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验场,愿意承受可能付出的代价!”王清宪说。

1、中国工业互联网第一批探路者几乎都来了

海尔卡奥斯、北京东方国信、用友网络科技、树根互联、航天云网、浪潮、阿里巴巴,首批10家国家级“双跨”平台中的7家都参加了本次活动。他们用各自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实践,描绘了工业互联网的现实路径和美好未来。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徐晓兰,她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权威。2019年2月,工信部任命徐晓兰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此前,她的身份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她所带领的工联院是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以推动行业应用为重心,以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为中心,不断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可以说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总设计院”。

再来看看与会的行业大咖。

排在首批国家级“双跨”平台清单第一位的海尔卡奥斯,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首个“独角兽”,目前全省4.8万家、青岛1.13万家企业正在使用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重要支撑。

东方国信Cloudiip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了面向炼铁、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等20多个行业的赋能平台,累计服务全球近50个国家上千家企业。

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基于数据的场景化智能云服务,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人、机、物、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已建立包括煤炭、电力、机械加工等十多个行业子平台。

脱胎于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在设备后市场服务、资产管理、能耗管理、融资租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深度服务,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连接工业装备最多、服务行业最广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之一。

航天云网平台聚焦航天科工发展,已经接入近80万台工业设备,覆盖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设备制造等十大行业。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国最大的分布式工业云之一,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赋能企业转型,目前已为18个省和73个地市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

阿里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于阿里云的云计算、智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充分发挥平台的网络协同效应,致力于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在内的全价值链协作与资源的精准对接。

去年,工信部发布了“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它们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第一批探路者,也是第一批政策红利的既得者。他们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深耕多年,有国家战略叠加和政策环境的加持,在实践和理论上双重引领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2、工业互联网风头正劲

这些在工业互联网雨露浇灌下最先成长起来的行业大咖共聚一堂,自然是为了工业互联网这个共同话题。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信部先后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工业互联网目前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徐晓兰说。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0910/703.html

上一篇:大足: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
下一篇:2020工业互联网创新排行榜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