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林波:弧光闪耀 谱写亮丽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在国际焊接大赛中勇夺银牌,头顶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天府工匠”、“成都工匠”等众多荣誉;他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家校企联合实验室主要参研人;他是劳模创新

他在国际焊接大赛中勇夺银牌,头顶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天府工匠”、“成都工匠”等众多荣誉;他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家校企联合实验室主要参研人;他是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的领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获得航空工业科学进步一等奖等荣誉;他是职业化、高水准的技能人才,是航空工业焊接技术的领军人物。他就是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航空工业成飞电焊技能专家——林波。

自1989年进入成飞公司那天起,追求卓越的品质就在林波的心中根深蒂固。一晃32年过去了,在鲜花和掌声中,他用焊枪舞出创新的音符,用激情和信念诠释着亮丽的人生。他先后牵头承担并圆满完成上百项重点焊接技术攻关项目,摸索出新的焊接方法填写专业技术领域空白,独创了国内领先的混合支撑设计方法,申请多项发明专利,为行业内的焊接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业精于勤学海泛舟

焊接工作做起来并不难,但想要做好却很难。林波要求自己,每一个焊接参数、每一项新技术都要学懂、弄通。将产品做成“工艺品”,是他的目标。他将自己不断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将自己的创新发明写成专利,归纳总结,时间的沉淀让他的技术逐渐炉火纯青。

他致力于焊接技术研究,先后掌握了手工氩弧焊及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真空氩弧焊、自动氩弧焊、真空电子束焊接、3D打印等多种焊接方法,参与了“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工程焊接与连接实验室”“导管精确制造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以精湛的工艺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焊接技能型工匠。

质量卫士 硕果累累

作为焊接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主要参研人,他不断开拓创新,攻克了科研生产中数不清的难题,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歼10飞机受油管生产任务中,如何能提升空中受油管真空氩弧焊焊接质量,如何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林波潜心钻研真空手工氩弧焊焊接要领,带领团队共同攻坚,提出大间隙U型坡口焊接方法,该项技术在多批次的型号研制生产中成功应用后,使产品合格率由80%提高到100%,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针对复杂难成形零件开展工艺攻关,林波独创“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混合支撑设计方法”,该支撑由下方的镂空支撑和上方的网格支撑组成,根据支撑大小选择不同的设计方式,解决了细高支撑易被刮坏、大尺寸支撑成形时间长、浪费材料的问题,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林波用精湛的技能开拓创新,在2014~2018年间,获得公司级以上技术创新类奖励十余项,目前已有多项创新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潜心钻研不辱使命

时刻瞄准国际水平,已成为林波奋斗的目标。导管是飞机的关键零部件,其工作压力也是评判飞机性能和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国外飞机已达到35兆帕甚至42兆帕工作压力,而我国由于焊接技术限制,仍长期使用21兆帕、28兆帕液压导管。林波找到差距,对标国际一流技术,不局限于高压导管只能手工焊接的传统工艺,利用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焊接参数经验,合理调整焊接电流及气流量,成功将导管进行自动化焊接,且焊接合格率由不足70%提升至95%以上,满足了工程应用要求。

为了提高国内焊接水准,将先进工艺形成规范,林波在完成技术攻关后,主动找到技术人员,探讨参数收集办法、工艺规范编制细节,最终共同起草的《高压导管焊接技术草案》通过评审,指导着零件的规范生产。现在35兆帕高压导管已在多个批架次飞机上实现装机应用,对提升飞机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而35兆帕高压导管也成为我国航空技术领域使用的最高压力,引领行业发展。

传道授业花开满园

2011年,成飞成立了一支以林波为技能带头人、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焊接技能团队。为了提高团队技能水平,他无私传承技术,不断培育新人,参与编制《新员工培训教材》,根据每个青年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传授计划,精心传授专业知识和焊接操作技能技巧,将手中的绝技绝活传授给新员工。

2019年以来,他又先后领办公司“林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公司钣钳加工厂“林波首席技师工作室”,大力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技能传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参加各类“师带徒”活动。在他多年的悉心指导下,已培养了1名集团特级专家、2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4名高级工,有2名徒弟在成都市的焊接技能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这支团队也成了公司的生产技能骨干,成了焊接领域的“王牌军”。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0909/696.html

上一篇:孙玉院士莅临易事特集团总部讲授物联网技术创
下一篇:苏州工业园区新增1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