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青岛工业软件研究所:用虚拟仿真技术“武装”高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信网3月28日讯 2017年11月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强调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明确把工业互联

信网3月28日讯2017年11月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强调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明确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青岛工业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青岛分部)(以下简称“青岛软件所”),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产品仿真与运维等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青岛软件所所长滕东兴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将为交通、传统制造、能源、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为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青岛软件所所长滕东兴

产品健康

当高速列车遇上虚拟仿真技术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在高速列车领域,中国已经在全世界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创业大厦的青岛软件所,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速列车研发的工作。

简单来说,高铁虚拟仿真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高速列车研发运维需求相结合,在计算机上构建设计方案,模拟真实的高速列车运转环境。滕东兴介绍,高铁虚拟仿真对于优化高速列车设计、降低研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青岛软件所自主研发的试验与仿真协同分析管理平台及列车电气仿真平台上,高铁研发人员可以很便捷的模拟现实环境,检验列车或关键零部件的多项指标,还可以将孤立的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结合起来并对比,为产品设计改进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方法支持。

高铁网络控制系统中央处理单元及其他设备

这不仅加快研制进度,更降低了样品试制的返工率。目前,试验与仿真协同分析管理平台成为涵盖6大学科、9种商业软件、24类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平台。列车电气仿真平台已经成功运用在高速列车3G车型、国内数条地铁线上,也走出了国门,运用于某些国家的内燃机车型设计。

“我们还在尝试研究将AR技术运用到高速列车监测运维上,专家不需要到现场就能实现列车复杂维护维修的远程指导。“滕东兴介绍,这同样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过程“三精“

工业大数据打造“瘦身”的发动机

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是时下研究的热门领域,因此除了轨道交通,青岛软件所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之一,通过有效整理传统制造业工厂中沉淀的大量数据,提出未来数据的有效管控方案,为研发、生产、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决策支持,使制造过程更为“精准、精益、精练”。

在汽车产业,青岛软件所正与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基于工业大数据的轻量化发动机制造平台。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它的优势不难理解,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和更高的加速度。由于车辆轻,起步时加速性能更好,刹车时的制动距离更短。但过去扬柴研发、制造、销售、流通和售后各环节存在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制约了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及时准确应对。如何快速有效满足大批量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是工业互联网正在解决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的推进靠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只有利用工业大数据,搭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联通器”,才能有利助推中国智造2025的发展。实际上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贯穿发动机制造所有流程的始终,渗透发动机产业链每一个环节。”滕东兴说。青岛软件所为扬柴搭建的区域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打通供应商、主机制造商、物流企业、经销商、服务商、用户等供应链主体间异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可以实现供应链全流程信息共享与动态集成,使发动机透明化、瘦身化。

资源共享

工业云计算为中国智造2025开药方

无论是处于风口浪尖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柳暗花明的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图存,是这个巨变的时代中不变的主旋律。把脉中国制造业,国家开出了“中国智造2025”的药方。可如何从“制造”升级到“智造”,是每个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难题,也是青岛软件所试图给出的答案。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0809/527.html

上一篇:打造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工业芯片供应链,江苏I
下一篇:5G助力工业互联网 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