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教研协同科创板让医院实现绩效突破(2)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医院通过护理绩效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括向临床一线、急危重症科室、夜班护理人员倾斜,体现技术与风险价值;体现以岗位管理为导向,缩小不

医院通过护理绩效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括向临床一线、急危重症科室、夜班护理人员倾斜,体现技术与风险价值;体现以岗位管理为导向,缩小不同护理单元之间的护士绩效间差距;鼓励护士积极自我晋升,突出护理能级差异,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有利于护理部合理调配护理人员,稳定护理人员队伍;促进护理人员重视科室成本管理与运行效率。

杨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

杨靖 主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技术转移中心

杨靖主任认为,临床医学在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中处于核心位置。临床医学的创新与转化,既是科学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是机制体制的变革。

为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通过五项举措来进行发展战略转型。一是搭建创新转化平台。医院成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通过吉林大学医工协同创新研究院的人才队伍。

二是构建创新转化体系。2018年7月,医院与长春新区共建吉林众创医学转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运营工作,主营业务包括技术转移转化、投融资服务、孵化项目公司等。

三是制定奖励激励政策。2016年9月,制定《吉大一院促进科技成果暂行办法办法》;建立奖励分配机制,提高奖励份额,科研团队分享比例不低于80%;大力培养跨学科人才,与高校院所建立“双导师”制度,联合培养研究生;营造院内医工结合创新氛围,每年评选年度先进个人与团队;改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保障项目必备资金。五是完善保障服务体系。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提高服务能力。

医院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已产出样机软件试剂,在第12届东北亚博览会上,作为唯一一家参展的医疗机构,参展作品23件,得到国务院领导及吉林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

崔彤彤:医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驱动创新发展

崔彤彤 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人力资源处

崔彤彤处长表示,北京同仁医院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学科临床科研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形成医院创新发展文化。

第一,医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以开阔的视野、宽厚的胸襟、真挚的情怀,将优秀人才集聚到创新发展百年同仁的事业中来。第二,进行优化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落实“放管服”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优化科研采购流程,简化会议差旅审批,下放部分经费调剂权。大力推进研究型病房建设,设立研究型病区,鼓励开展临床试验,并统一按科研项目纳入绩效考核。第三,建立不同岗位多层次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支具有成长潜力的青年人才队伍,向北京市和国家输送高层次人才提供战略后备力量。

第四,多措并举共建临床能力培养平台。如对青年医师实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探索开展“2+1+2”专科医师培养新路径。第五,建立灵活多样人才引进体系。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全职人才,不仅关注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大力引进传统学科带头人,占引进人才总量的近80%。

第六,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人才支持政策。如将种子基金、引进基金、科研启动经费、课题配套经费。多渠道资助青年人才海外学习,助力青年人才建立国际化视野,提升创新意识。第七,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优秀同仁 文化。

医院通过以上创新举措,构建了高质量人才战略体系,完善学科布局,使青年人才获得进一步成长,关注人才持续发展,实现双赢,为国家和首都培养高层次人才。

赖贞华:发挥引进生政策优势 打造高峰人才孵化器

赖贞华 副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力资源处

赖贞华处长首先指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存在高峰人才储备不足情况,人才结构待完善,培养周期长。医院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希望通过梯队培养规划、发展通道建设,使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梯次衔接、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此,医院打造人才培养工作团队,打通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落实落地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院领导的组织协调下,调动各科室人才培养资源,根据引进生个人能力结构特色投入培养资源。通过导师辅导和培养计划,实现个人能力发展。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qikandaodu/2021/0515/1227.html

上一篇:动画营销童心未泯的较量
下一篇:高校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探究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