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华为云重磅发布七大新品,全栈技术创新普惠千(5)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公开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两座高台助力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公开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两座"高台"助力华为造"好车"

那么,华为在造"好车"的路上都做了什么呢?

华为今年5月发布的《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道出了其对于自动驾驶网络能力的思考:电信网络要想达到L5级,实现可自我演进和自我优化的终极目标,依赖网络自我认知、人的知识和经验提取等一系列基础理论和技术难题的研究突破,仍需较长的探索周期,存在可商用化的不确定性。考虑当前的技术成熟度,建议以L4级作为自动驾驶网络未来架构的阶段性目标,有节奏地引入正在逐步成熟的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对网络设备、运维系统甚至商业运营进行全方位的重构与优化。

网络通信技术给华为入局自动驾驶领域棋架了一座"桥",接下来需要搭一个能够"摸到天"的"高台"。

华为的"云-边-端"战略在汽车产业分支筑起了两座"高台"。

今年2月,华为推出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获得了全球知名认证技术服务机构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ISO 功能安全管理认证证书,这意味着华为已经成功迈过了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目前,华为已携手18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华为的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DS)也在三个月前通过了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认证。此外,华为还打造了基于鸿蒙OS的HiCar车机系统,生态合作伙伴已经超过30家车企,合作车型超过120款。

华为未来是否有可能造车呢?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羽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想要制造整车,首先要面对资质准入的问题,树立品牌也很难马上实现。与其成为成熟汽车品牌的竞争对手,不如成为所有汽车企业的供应商。

实现高阶自动驾驶是一场高资源消耗的持久战。如同一人不断向海里投掷下一桶又一桶黄金,期盼有一天海被填满,鱼都浮上来,便可轻松收网。很多初创企业还未等到把海填满,就扔掉了所有的金子,最终以失败告终。从这样的失败经验来看,把实现高阶自动驾驶前的中间环节拆解成不同产品,卖给有经验有实力的车企,不失为一种保住底盘,又能获取增值的良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华为对外宣称"不造车"。

多年内功终得"用武之地"

华为进驻汽车圈的决心之大,印证了那句在互联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华为的技术。"意思就是,汽车企业搭好骨架,华为负责"填肉",而且还是高质量的肌肉。

去年年底,华为申请了一项名为"动力总成、驱动系统和汽车"的发明专利,旨在避免驱动电机作为阻力阻挡车辆的行驶,最终达到提高动力总成的驱动效果。"动力总成涉及到自动驾驶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感知。"王羽指出。在他看来,若不能控制动力总成,那么即使拥有优质的传感和算法,仍然不能达称作合格的自动驾驶产品。

中国汽车圈进阶最需要什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付炳锋认为是基础理论、核心算法、还有高级芯片。

王羽告诉记者,自动驾驶离不开芯片,华为主控系统芯片是具有竞争力的。华为已经形成了比较强大的自动驾驶供应链,包括系统、车路协同、5G通信等全面的技术。基础科学研究也已经形成了全面人才的聚集,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因此,华为兼具5G技术支撑的供应链优势和人才软实力。

汽车的概念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发展,这对于华为来说,是目前所拥有的消费电子版图外,可以获得更多帮手的产业,也让华为"修炼"多年的软件及系统能力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目前,华为云承载华为流程IT面向全球170多个国家业务的IT服务,华为自身绝大部分业务已上华为云,并且,华为云把华为公司在ICT领域30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通过端、边、管、云的深度协同,把华为云打造成开放的"黑土地",提供云服务给政企客户,走差异化创新之路。

面向未来,华为云发挥云、AI和5G技术的协同优势,为新基建注入"新动能。结合近百个最佳实践项目,华为云已经与众多生态伙伴打造了 3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助力新基建落地。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0722/411.html

上一篇:十三五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
下一篇:潍坊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